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民生周刊
马忠华:用“父母心”守护“师生情”
2019-03-06 06:41:34   
2019-03-06 06:41:34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马忠华今年39岁,在任教的16年里,她坚持每天早上5时30分起床的习惯。

  “孩子们每天6点多就到教室了,我得在这之前赶到,在教室等他们。”马忠华是一名初中教师,她所在的海源县郑旗镇郑旗中学是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,孩子们周天下午到校,直到下周周五离校,其间的学习生活全部在学校进行,这意味着作为班主任的她在代课之余,还要抽出大量时间照顾孩子们的生活,辅导他们的学习。

  从早晨6时到晚上11时,除去接送小儿子的时间,马忠华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学生身上。从早自习、上课到午休、课外活动,再到晚自习,甚至是睡前查寝,马忠华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学生们。“农村娃娃上学不易,把他们培养好是我的责任。”尽管辛苦,马忠华依旧选择继续坚持。

  马忠华出生在固原市原州区饮马河镇,2002年大学毕业后,曾先后在中卫市和吴忠市担任过乡村教师,2011年调至海原县郑旗镇,担任初中英语教师。

  英语基础薄弱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,到初中,英语成了大多数孩子的“减分项”,马忠华也曾为此苦恼不已。多番尝试后,她晚上钻研教材内容、制定教学计划,白天利用休息时间“见缝插针”地给孩子辅导,以“苦教”带动“苦学”,让全班学生的英语成绩排在了全县前列。

  被问及带好学生的诀窍,马忠华说自己只有“笨办法”。为吃透教材内容,无数个夜里,她在台灯下整理知识点、备课,台灯下的背影坚定有力。

  今年,马忠华负责九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课程,并兼任其中一个班级班主任。肩负着照顾110个孩子的重任,她坦言确实不轻松:“每天都感觉心里的那根弦崩得紧紧的,丝毫不敢松懈。当老师就得有一颗‘父母心’,要把学生当孩子一样。”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,马忠华总是事无巨细,学生有个头疼脑热,马忠华经常要连夜照看,到第二天早晨6时,又准时出现在教室。

  这些年,为照顾学生,马忠华很少有自己的时间,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很有限。在被问到“这样值得吗”时,马忠华愣了一下,短暂的沉默后,她用坚定的语气回答:“值得!”(记者 马越)

【编辑】:张静
【责任编辑】:李金香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